朱见深是明英宗朱祁镇的儿子,景泰帝朱祁钰的侄子。在土木堡之变后,朱祁钰因其母孙太后扶持,被立为皇帝,但有一个前提条件:太子必须是朱见深。然而配资炒股配资开户,权力的诱惑让朱祁钰在掌握大权后并未履行承诺,于1452年废除朱见深的太子之位,改立他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。
按照常理,朱见深应该对自己的叔叔朱祁钰怀有深深的怨恨,因为他不仅被废为太子,还目睹父亲朱祁镇被囚禁了七年。可奇怪的是,当朱见深最终登上皇位时,他不仅没有报复,反而为朱祁钰平反,亲自将朱祁钰的谥号从“戾王”改为“景皇帝”。为什么会这样呢?
首先,我们来看看朱见深的年纪。朱见深生于1447年,土木堡之变发生时他才两岁,废除太子之位时才五岁,而朱祁钰去世的那一年,朱见深仅有十岁。所以,即便他在长大后回想起这些事情,五岁时的心情早已淡忘。试想,很多人很难记得十二年前的情绪,而当时的朱见深不过是一个年幼的孩子,何况他当时面临的困境更是孤独与无助。
展开剩余69%朱见深的童年并不幸福。与父母的长期分离,以及被废太子后的身份,使他在宫中饱受冷眼和孤立,甚至生命安全也得不到保障。说到底,导致朱见深遭遇这些痛苦的并非朱祁钰,而是他的父亲朱祁镇。若不是土木堡之变中,朱祁镇被瓦剌俘虏,可能就不会有后来的纷争。而且,朱祁钰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,符合人性,谁掌握了绝对的权力,谁都会想着将其传给自己的孩子。
从朱见深后来的行为来看,他能理解朱祁钰的心情。比如,他宠爱万贵妃,并有意将皇位传给万贵妃的孩子,这与朱祁钰的做法十分相似。朱见深也许感谢朱祁钰,感谢他没有让自己早早夭折。如果他真有怨气,那对父亲朱祁镇的怨恨恐怕更深,因为朱祁镇在临终时曾计划废除他的太子之位,甚至认为他口吃无法胜任帝位。
土木堡之变后的形势非常复杂,朱祁钰奄奄一息,儿子朱见济又早逝,朱见深虽然曾被废太子,但却是当时唯一最适合继位的人。虽然许多人认为朱祁镇和朱祁钰更亲,但大臣们不敢让朱祁镇复位,因为这意味着要废除朱祁钰,而这很可能导致政治清算。没想到,最终却是石亨等武将发动了“夺门之变”,重新将朱祁镇立为皇帝。
这一事件,实际上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历史中的一次特殊政变——父亲从儿子手中抢回了皇位。因此,朱见深与上一代人的关系十分复杂,他未必对叔叔心生怨恨,甚至对父亲的行为也并不全然不满。事实上,朱见深为朱祁钰平反,也是一种宽容的表现。与历史上其他的宫廷斗争相比,朱见深的这种做法无疑起到了缓和宗室关系、减轻内部分裂的作用。
最后,朱见深通过平反朱祁钰,也为明朝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于谦平反,赢得了民众的支持和称赞。这不仅彰显了他的宽广胸怀,也为他树立了圣主的形象,获得了全国上下的一致好评。
发布于:天津市九五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